一般市民普遍認為風濕性關節炎是「沒得醫」!而多數醫生也是這樣告訴病人的,致使許多病人發病後不去積極醫治,導致病情逐漸加重、關節變形,甚至失去關節的活動功能,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。
其實,風濕性關節炎不是「沒得醫」,只是許多醫生沒有告知病人如何護理及如何預防,病人也忽視自身的護理,令病情反覆發作, 久治不癒,才會有「沒得醫」這種錯誤的觀念。
就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而言,主要與人體素質、生活環境、勞損程度等有密切關係,其病理變化是反覆的關節滑膜發炎,進而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壞。那麼,怎樣才能治癒此病?控制其發作是治癒此病的關鍵!怎樣控制其發作?既要積極治療,病人又要注意自身的護理。 因為自身的護理比治療更重要(約佔整個治療的七成),只要病人護理得宜,能保持一段時間不發病,治療藥物就可起到作用,此病就「有得醫」。

就香港的情況,自身的護理應注意以下幾點:
1) 避風寒、預防感冒:每次感冒都可引發風濕性關節炎 的發作,而香港使用冷氣非常普遍,所以當病人體質稍差,便容易引起感冒。感冒後病情變得複雜,醫生更難用藥。
2) 避免過勞、注意休息:休息是恢復體力、抵禦疾病的 最好方法之一。許多疾病都是過勞後免疫功能下降所致。
3)保持心情舒暢:心情舒暢可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功能。
4)注意關節保暖:保暖可增進局部血液循環,有利局部 炎症因子的吸收消散,同時還可舒緩局部肌肉筋膜的 痙攣,減輕關節的摩擦。
5)避免不正確的關節局部按摩: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基本 病理改變是關節滑膜的反覆發炎,局部按摩不利於滑 膜炎症的吸收消散,反而能使炎症進一步擴散。許多 關節腫痛較重的病人,多與自己局部反覆按摩有關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