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中醫學理論,所有藥物和食物都可以劃分為寒、熱、溫、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和食性,茶葉也不例外。茶葉是取自大自然的植物葉片,新鮮採摘的綠色茶葉,其原始茶性皆屬寒涼之性。凡是寒涼的藥物或食物,均有清熱瀉火的功效。《本草綱目》指出:「茶苦而寒,最能降火」,說明新鮮採摘的茶葉是苦寒之性。
但為何有些茶是屬於偏溫性的呢? 這是由於加工製作和儲藏方式的影響的緣故了。通常發酵程度越高的茶葉,越是偏於溫性;不發酵或輕發酵茶的茶葉,茶性越寒涼。例如:熟普洱的茶性偏溫,年份較短的生普洱則偏涼,但當生普洱存放一段時間之後,茶性又逐漸趨向中性乃至溫性。像綠茶是輕發酵的茶類,所以茶性屬寒涼,茶葉色澤也與新鮮採摘葉片的綠色很接近。
如上述所言,茶葉有寒、涼、溫之別,那麼有無茶葉屬熱性的呢? 答案是沒有的。因為即使茶葉經過深發酵,或用炭火高溫烘培,都不能徹底扭轉其本身寒涼屬性而變為截然相反的熱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