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00:00
00:00

每天持之以恆的穴位按壓,有助行氣活血、疏通經絡,達到調整臟腑功能的目的。

浴面

兩手搓熱,以兩手掌按住前額,稍用力擦到下頜,再翻向頭後兩耳上,輕輕擦過頭頂,還原到前額為一次,共擦十次。
 
久練此功可使顏面紅潤、細膩,減輕和推遲面部皺紋,對頭痛、失眠、眩暈等都有較好的療效。

浴髮

用十指指腹或指甲均勻地輕揉,梳理整個頭部的髮根10次。然後用兩拇指由太陽穴附近向頭上部捋,捋至頭頂後,再將五指靠攏向下捋,捋至耳後為一次,共捋十次。
 
頭部髮際之內,有許多重要經絡循行,也有許多與大腦相關的特殊反應區域。浴髮可使頭部陰陽平衡,氣血升降有序,有防止高血壓、中風、眩暈、情緒波動、失眠等作用。現代醫學認為,頭髮的生長、再生,與毛囊功能有關。而毛囊的營養,要靠髮根周圍毛細血管的供血。通過揉動髮根,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,促進新陳代謝,增加頭部供血,減輕瘀血。久練此功,可令落髮重生,並具有促進白髮轉青的作用。

浴太陽穴

用拇指按太陽穴,雙手四指各彎曲併攏,沿前額同時左右按摩36次後,雙手拇指同時向前旋轉揉動50-200次,然後再向後旋轉揉動50-200次。做功時拇指按在太陽穴相應的皮膚上,旋轉揉動則在穴位的骨面上進行。用力大小以感到酸、麻、脹為度,避免大力揉擦損傷皮膚。初時用力宜輕,逐漸加重。揉動次數可根據個人保健需要酌情增減。
 
太陽穴位於頭部兩側,眉梢至眼外眥連線中點後移一橫指處的凹陷中,左右各一。此穴有豐富的血管、神經和經絡通過。古人云:「經絡所過,主治所及」。在太陽穴處有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少陽膽經、足陽明胃經等通過,治療目翳、耳鳴、齒痛、頸項強、偏頭痛、眩暈、高血壓等。按摩此穴有鎮靜安神、通絡活血的功效。

推胸腹

右手撐按在右乳部上方,手指向下,用力推到左大腿根處,然後再用左手從左乳部上方同樣用力推到右大腿根處。如此左右手交叉進行,各推10次。

浴胸脅

五指併攏,右手掌貼於右胸下部(胸脅部)平行向對側胸脅推擦,一左一右為一次,擦10次。換左手同法推擦,次數同前。
 
推胸腹和浴胸脅具有寬胸順氣、行氣活血和疏肝利膽的功效,不僅適用於慢性肝炎、膽囊炎、消化不良、胸悶腹脹等症,並可防止情緒波動。

搓足心

兩手搓熱後搓兩腳心,各81次。
 
足心屬於足少陰腎經起點,名「湧泉」穴。該經脈止於胸上部,是濁氣下降的地方。搓足心能引導腎經虛火及上身濁氣下降、清陽上升,具有舒肝明目、鎮靜安神的功效。能治療高血壓、頭痛、眩暈、心悸、失眠等症,久練可強壯身體。

養生有法・情志養生

作者:陳偉教授

「情志」包括「五志」「七情」,是人心理活動的總稱。從中醫角度,不良情志變化會氣機紊亂,傷害臟腑功能,疾病由此而生。

本書詳述情緒對人體影響,記載按摩及食療等調養方法,讓讀者達至形神合一、身心健康。
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