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00:00
00:00

胃下垂,中醫稱「胃緩症」。本病發生除了與體質因素(大病久病,營養不良,身體瘦弱)、腹部因素(某種原因致腹內肌肉鬆弛)等有關外,和精神憂鬱,肝氣不舒,肝胃不和,加上長期脾胃虛弱,導致中氣下陷,升提無力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。
 
胃下垂雖非致命性疾病,但病症表現多樣,幾乎所有脾胃不適的症狀均可出現。如腹部疼痛、脹滿,飯後痞悶,消化不良,便秘或腹瀉,呃逆噯氣,泛酸嘈雜,噁心嘔吐等等;此外還常常引起精神不振,體倦乏力,頭疼、頭暈,失眠,情志抑鬱等全身症狀,甚至還可以同時伴有腎下垂、子宮下垂、脫肛等。長期慢性的病程,令病人精神壓力頗大,思想上最易憂慮鬱結,加重病情。所以要樹立樂觀的態度,必勝的信心,胃下垂並非不治之症,沒甚麼可怕,從根本上應該藐視它,但在個體的治療調養上還須重視,無論服藥治療、日常生活、飲食勞倦和精神情緒等,都必須認真對待,由此,就可以加快疾病康復。

養生有法・情志養生

作者:陳偉教授

「情志」包括「五志」「七情」,是人心理活動的總稱。從中醫角度,不良情志變化會氣機紊亂,傷害臟腑功能,疾病由此而生。

本書詳述情緒對人體影響,記載按摩及食療等調養方法,讓讀者達至形神合一、身心健康。
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