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《壽世青編》「卻病十要」

00:00
00:00

清代著名醫家尤乘,總結儒、釋、道三家有關調心、調身、調息的養生經驗,撰養生專著《壽世青編》一書。其中「卻病十要」一篇,包括諸多情志養生的內容,讀之頗有啟迪,特錄於下:

一、「要靜坐觀空,萬緣放下。當知四大原從假合,勿認此身為久住之所,戰戰以為憂也」

要冷靜地坐下來觀察大千世界的一切,把萬事萬物的因緣由來都放下,不耿耿於懷,斤斤計較。要知道組成萬物,包括人體的所謂四大物質--地、火、風、水,都是假的、空的,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,不必擔憂、害怕、悲觀,要正確地駕馭生命過程。

二、「要煩惱現前,以死喻之,勿以爭長較短」

遇到不愉快或者煩惱的事情,切不可勞神憂慮,苦悶不堪。即使再嚴重的問題,應與死亡相比。人連死都不怕,何況其他煩惱,要拋開一切,處之泰然。

三、「要常將不如我者,巧自寬解,勿以不適生嗔」

人所處的生活環境、社會經濟地位等各有不同,不要攀比,要常常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比較,這樣才能寬以自娛,知足常樂。

四、「要造物勞我以身,遇病卻閑,反生慶幸」

人類生活在造化萬物的天地間,一生辛勞而維持生計,偶生小疾乃常有之事,還可休閒幾日,可謂是幸事一樁,不要因此而背包袱。

五、「要深信因果,或者夙業難逃,卻歡喜領受,勿生嗟怨」

人生無常,經常會碰到很多意外或始料不及的困難。就當是由於因果報應使然,坦然接受,欣然面對,不要心生抱怨,怨天尤人。

六、「要家室和睦,無交謫之言入耳」

古代男以女為室,女以男為家,家室和睦,夫妻恩愛,相互體諒,相敬如賓,就不會出口粗野,惡語傷人,無端指責對方。這樣上得父母歡心,下有兒孫效仿,盡享人倫之樂,定能健康延年。

七、「要起居務適,毋強飲食,寧節毋多」

日常生活中,起居有常,按時作息,勞逸結合,飲食有節,不饑飽失度,勿過勞傷神,勿過逸懶體,才能有利健康。

八、「要嚴防噬欲攻心,風露侵衣」

既要嚴防嗜欲過度,從內心深處自覺地克制自己的貪欲,還要注意生活起居,避免外邪侵入。

九、「要常自觀察,克治病之根本處」

要經常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,定期做健康檢查,並學習一些防病治病的方法,從根本上保障體健無病。

十、「要覓高朋良友,講開懷出世之言,或對竹木魚鳥相親,悠然自得,皆卻病法也」

要尋覓和結交良師益友,開懷暢談人生樂事,探討養生之道。或到風景優美的大自然,在林蔭流溪之畔,與花鳥草木青竹為伴,悠然自得,心曠神怡,樂而忘返,也是卻病延年的好方法。

養生有法・情志養生

作者:陳偉教授

「情志」包括「五志」「七情」,是人心理活動的總稱。從中醫角度,不良情志變化會氣機紊亂,傷害臟腑功能,疾病由此而生。

本書詳述情緒對人體影響,記載按摩及食療等調養方法,讓讀者達至形神合一、身心健康。
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