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慮症和抑鬱症是西醫臨床上常見的心理疾病。如果所處的危機已過,但還是持續處於擔心、害怕或恐懼的狀態,可能就是焦慮症。而長期處於消極、悲觀,或沉溺於不愉快的情緒中,不能自拔,就容易患上抑鬱症。這兩種病不但會出現思想、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問題,比如情緒低落、擔心害怕、緊張焦慮、悲觀絕望、缺乏自信、記憶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思維遲鈍、缺乏活力等,而且還會導致身體疲倦、頭痛、心悸、失眠、食慾不振等諸多症狀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學習或社交活動。
這兩種病都屬於中醫的「鬱證」範疇。「鬱證」是指由於情志不暢,氣機鬱滯而引起的病症。金元時期的名醫朱丹溪著《丹溪心法.六鬱》中指出:「氣血沖和,萬病不生,一有怫鬱,諸病生焉。故人身諸病,多生於鬱」。中醫學認為,七情致病,首傷氣機,肝氣鬱結是情志病最初期及常見的病理變化。氣鬱以後,則痰、火、濕、食、血諸鬱隨之而起,使病情複雜並加重,病變多端。
00:00
0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