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00:00
00:00

咳嗽是都市人最常見的病症,多見於感冒之後,一般都喜歡找中醫診治調理,標本兼治。中醫認為咳嗽是感受風寒燥熱邪氣,肺失宣降,肺氣上逆,發出咳聲,或咳吐痰液的一種肺系病證。在臨床辨治上,中醫將咳嗽分為6種常見類型,分別是風咳、寒咳、熱咳、痰咳、乾咳、久咳,這裏簡要地介紹它們的臨床特徵及辨治方藥。

風咳

症狀:
由於冷空氣、灰塵、油煙等的刺激,出現咽癢,說咳就咳,難以抑制,但說停就停,就像風一樣來無蹤去無影,非常符合「風」的特點。舌質淡,舌苔薄白,脈浮。
病機:
風邪犯肺,肺失清肅
治療:
疏風散邪,宣肺止咳
方藥:
止嗽散加減

寒咳

症狀:
多由於感受風寒或空調冷氣低溫引起,出現咳嗽聲重,氣息急促,鼻塞,常流清涕,咽癢,咯痰稀薄色白,或見惡寒發熱,無汗,頭痛,肢體痠痛等。舌質淡,舌苔薄白,脈浮緊。
病機:
風寒襲肺,肺氣失宣
治療:
疏風散寒,宣肺止咳
方藥:
三拗湯和止嗽散加減

熱咳

症狀:
多由於感受風熱或暑熱引起,出現咳嗽頻劇,氣粗或咳聲嘶啞,咽喉乾痛,咯痰不爽,痰黏稠或色黃,咳時汗出,鼻流黃涕,鼻呼熱氣,口乾口苦,頭痛身熱,舌質淡,舌苔薄白,脈浮數。
病機:
風熱犯肺,肺失清肅
治療:
疏風清熱,宣肺止咳
方藥:
桑菊飲加減

痰咳

症狀:
多見於老年人,體弱氣虛,不慎受寒感冒後,出現咳嗽反復發作,咳聲重濁,咽癢痰多,因痰而嗽,痰出咳平,痰質黏膩或稠厚成塊,色白或帶灰色。特別是每於早晨或食後則咳痰甚多,進食甘甜油膩食物後明顯加重,胸悶脘痞,嘔惡食少,神疲體倦,大便時稀時溏。舌質淡,舌苔白膩,舌體胖大及多津,脈象濡滑。
病機:
脾濕生痰,上壅肺氣
治療:
健脾化濕,化痰止咳
方藥:
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

乾咳

症狀:
常見於長期吸煙及嗜食辛辣之人,或者感受秋燥熱氣,出現乾咳,連聲作嗆,咽喉乾癢,口乾口苦,唇鼻乾燥,無痰或痰少而黏連成絲,不易咯出,或痰中帶有血絲。舌質紅乾而少津,苔薄黃,脈浮數。
病機:
風燥傷肺,肺失清潤
治療:
疏風清肺,潤燥止咳
方藥:
桑杏湯加減

久咳

症狀:
若是上述5種咳嗽病證反覆發作,時好時壞,纏綿難癒,就容易轉變成久咳(氣陰兩虛)。主要症狀是口乾咽燥,乾咳為主,咳聲短促,或痰中帶血絲,或聲音逐漸嘶啞,或午後潮熱,顴部潮紅,時有自汗或夜間盜汗,手足心熱,食少消瘦,神疲乏力。舌質紅、少苔,脈細數。
病機:
氣陰虧虛,虛熱內灼,肺失潤降
治療:
補氣滋陰、潤肺止咳
方藥:
生脈散和沙參麥冬湯加減

現在我們初步地了解中醫6種常見咳嗽的辨治情況,由於臨床上每個人的咳嗽、體質不同,最好由註冊中醫師的診治,這樣才能正確、安全、有效地治療咳嗽。

浸大醫學速遞三

作者:

中醫理論將人與自然看成一個整體,人隨著四季環境變化,便有機會感染各種病症,治療方法亦隨季節各有不同。

本書記載多位中醫的研究,讓讀者因應四季環境變化,對病症及早防治。
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