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00:00
00:00

中醫認為「藥食同源」,食物應用得當也可以對疾病的恢復起很大的作用。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早在《黃帝內經》中就很重視飲食對人體健康的作用,指出「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蔬為充」,簡要地說明了飲食與健康的關係。從西醫學的角度來看,食療確有補充人體營養物質,改善患者體質,有效提高抗病能力和康復作用。

在食物的選擇上,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來選用,不加選擇地濫補,只起不到促進疾病康復的作用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所謂「虛不受補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,當患者脾胃虛弱時,吸收消化能力弱,這時應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,而不能食用牛羊肉等不易消化的食物,否則就會出現消化不良,虛火上炎等虛不受補的症狀。一般來說,虛寒體質者,可用蔥、薑、蒜、胡椒等辛溫發散之品,而忌食生冷;體虛勝濕體質,宜用白朮、茯苓、薏米等健脾化濕;濕熱體質者,藥膳可選黃豆芽、綠豆芽、冬瓜等,而不宜用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。患者也可自己動手製作藥膳,以下藥膳可以參考:


1.生薑粥

【材料】生薑 5 片,蔥白 3 段,糯米 60 克
【煮法】將生薑、蔥白、糯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,煮爛成粥即可。
【服法】關節疼痛遊走不定的患者,常服有效。
【功效】散寒利濕,袪風通絡
【適用人士】風痹的人,關節疼痛遊走不定,多見於痹證初起人士。


2.茯苓小豆粥

【材料】白茯苓 15 克,赤小豆 25 克,蒼朮 10 克,大棗 5 克,小米100 克
【煮法】先將赤小豆煮 10 分鐘後,再與茯苓、蒼朮、大棗、小米,適量清水,煮爛成粥即可。
【服法】可每日服用,連服 1 至 2 周。
【功效】健脾利濕
【適用人士】濕痹的人,有明顯的關節腫脹,痛處固定。

3.忍冬薏米粥

【材料】忍冬藤 ( 鮮 )60 克/( 飲片)15 克,防風10 克,薏苡仁90 克。
【煮法】把全部材料洗淨,放入瓦煲內,加適量清水,文火煮2 至 3 小時,成粥即可。
【服法】關節局部紅腫發熱明顯時可每日服用,紅腫明顯減退後停服。
【功效】清熱袪風勝濕
【適用人士】熱痹的人,關節發熱腫痛,多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。

4. 辣椒豬肉湯

【材料】瘦豬肉100 克,辣椒根90 克,蔥段、薑片、花椒適量
【煮法】將瘦豬肉洗淨切塊,辣椒根洗後用紗布包好封口。把瘦豬肉、辣椒根、蔥段、薑片、花椒放入砂鍋內,先以武火燒沸,改用文火燉煮半小時至肉爛。隔去辣椒根,食肉飲湯。
【服法】每日 1 劑
【功效】溫經散寒,袪濕止痛
【適用人士】寒痹的人,關節冷痛,遇寒加重。

5. 山楂菊花茶

【材料】生山楂片 20 克,菊花 3 克,草決明 15 克
【煮法】以上3 味材料放入保溫瓶,沸水泡半小時,當茶服用。
【服法】關節疼痛經久不癒,痛處固定時可頻頻當茶服用,連續服 1 個月。
【功效】活血化瘀,袪風通痹
【適用人士】瘀血痹的人,長時間痹證,關節腫脹刺痛,皮色晦暗。

* 以上食療謹供參考,服用前請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。

在食物的選擇上,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來選用,不加選擇地濫補,只起不到促進疾病康復的作用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

防治慢病・類風濕性關節炎

作者:孫鋒教授

書籍資料僅供參考。
書籍可於浸大中醫診所免費取閱。
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