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00:00
00:00

中醫認為,四季養生應遵循「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」的原則,秋冬之時,燥邪為患,易傷陰液,故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」,以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,是謂「以從其根」;而膏方具養生、補虛、防病、療疾等多重功效,正正是秋冬季進補保健的最佳選擇,尤以立冬之後至來年立春之前這段時間為佳。

膏方是指一類經過特殊加工製成膏狀的中藥製劑,歷史悠久,是中醫常用 8 大劑型—丸、散、膏、丹、湯、酒、露、錠之一,早於漢唐就有相關的記載。有別於治療外科瘡瘍、跌打損傷的外用膏藥,內服膏方是中醫師根據不同的體質類型、疾病性質,按照君、臣、佐、使的配伍原則,選擇單味或多味中藥組合成方,經 2 至 3 次煎煮,濾汁去渣,加熱濃縮成清膏,再混入如阿膠、紅糖、飴糖、冰糖或蜂蜜等輔料,收膏而製成一種較濃稠的半流質或半固體的製劑。取其防病治病、養生保健和延年益壽的功效,故又名為膏滋方。

市面上常見的龜苓膏、秋梨膏、枇杷膏等,皆屬成品膏方,另膏方亦可根據患者的具體體質情況及健康狀態,透過辨證論治的方法,因人因時因地製作個人化的處方,稱為定開膏方。膏方一般以多種中藥組成,兼顧面廣,而且可做到一人一方,針對性強,臨床適用範圍廣泛,包括︰

1) 正虛身弱、病勢較緩的人士︰採用相應的補虛膏方從本而治。

2) 正虛有邪(即正虛邪實並存)的人士︰膏方可通過扶助正氣以祛邪,又可通過祛邪以扶正。

3) 亞健康狀態(即介乎健康與疾病之間)的人士︰以膏方調控、糾正長期疲勞、反覆感冒、畏寒怕冷、情緒低落、失眠、耳鳴、視力下降和性慾減退等症狀。

4) 體質偏頗的人士︰調整身體的內部平衡,糾正體質的偏頗,達致「治未病」目的,預防疾病。

5) 健康人士︰達致保健強身,對抗衰老,延長壽命的作用。

服用時可取適量藥膏放入杯中,沖入白開水,攪溶飲用;或加黃酒或水,用碗、杯隔水燉熱,調勻服用;亦可直接把藥膏含在口中,溶化後慢慢下嚥以發揮藥效。針對滋補強身的膏方,應選擇空腹服用;針對胃腸疾病或脾胃功能欠佳的人士,宜在飯前 1 小時服用;針對調治五臟病者,宜飯後半小時服用;養心安神的膏方則可睡前服用。

除此之外,患者亦可在服用膏方前,先服用 2 星期的「開路方」,尤其是一些胃腸功能欠佳、舌苔厚膩者,更有必要服用健脾化濕的開路方,為更好消化吸收膏方創造條件。其次,部份患者本來病情不穩定,需服用開路方加強治療,從而有助於膏方穩定地發揮作用。再有些患者前來就診時,臨床資料複雜,令醫師難以抓住病機,則可以通過服用試探性的開路方,經過一段時間後,再做出調整,為開據膏方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。

浸大醫學速遞二

作者:

任何年齡人士都可能出現各種疾病,中醫都會根據患者情況辨證論治,找出最適合患者的醫治方法。
本書記述多位中醫研究多年的病症,讓讀者及早根據自身情況,養生保健,防病治病。

了解更多